旅游线路设计论文_旅游线路设计论文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旅游线路设计论文”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2.旅游线路开发
3.论旅游发展旅游发展论文
4.红色旅游论文
5.急求一篇云南旅游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旅游管理论文是考评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掌握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但 毕业 论文的撰写与指导环节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一个好的题目更是难上加难。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希望大家喜欢!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篇1
1.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
2.我国XX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建议
3.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
4.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 措施 分析
5.我国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研究
6.自助旅游发展研究
7.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
8.提高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思考
9.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
10.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
11.有关我国旅游价格问题的研究
★12.自助旅游发展与管理
13.中国自助旅游的特点
★14.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15.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探讨
16.论导游回扣的治理
17.旅行社管理中导游工资机制改革研究
18.旅行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19.饭店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以某某饭店为例)
20.提高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
★21.饭店如何实施个性化服务(以某某饭店为例)
22.饭店 人力资源管理 与开发创新(以某某饭店为例)
★23.饭店节假日营销对策思考
24.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
★25.饭店迎宾审美研究
26.导游职业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
27.旅游服务人员的挫折与心理保健
28.某某县旅游发展思路
29.对提高员工忠诚感,提升酒店价值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
★30.浅谈?细微服务意识的培养? (以某某饭店为例)
31.论加强饭店客房特色经营(以某某饭店为例)
32.论某某饭店的待客之道
★33.饭店菜单设计(以某某饭店为例)
34.新的放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35.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更快适应酒店(旅行社)工作的研究
36.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饭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现代酒店营销
培训工作是饭店服务质量的基础 如何处理饭店非正式组织问题
试论饭店企业的客源市场定位
试论客人投诉的处理和饭店形象的树立 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饭店中的作用
★酒店要不要提供一次性消耗用品 现代营销理念在酒店中的应
酒店经理人的新要求
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和新趋势
浅谈饭店促销目标的选择
关于?酒店禁带酒水?的几点思考
关于酒店管理者
★人本管理在酒店中的运用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论星级服务
★怎样根据客人的个性特征做好服务工作
心理调控与自我激励
浅论旅游者与饭店员工的审美关系
?假日经济?剖析
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探析
★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
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
店经营状况的调查 报告
对当今酒店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
浅论酒店成为人才培训基地的原因
试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
试论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试论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试论酒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试论酒店管理集团生存和发展
★旅游专业(或酒店专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旅游饭店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
连锁经营模式研究(案例分析)
大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酒店业治理层问题与对策
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
中国民营酒店人才流失分析
我国经济型酒店生存发展状况分析
浅析我国中、高档酒店的客房布局
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饭店经营中的运用
论酒店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论酒店的品牌策略
★中国饭店业 文化 竞争评析
★浅析饭店婚宴产品的组合开发
如何有效防止优秀员工?跳槽?
提高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
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思考
我国酒店发展的法律缺陷及完善办法
市场营销 观念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
试谈贫困地区发展酒店应该具备的条件
浅谈奥运对主办国旅游酒店业的影响
谈如何提高饭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浅谈饭店个性化服务
★饭店的信息化管理研
理论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如6sigma理论、平衡记分卡理论等) 对饭店餐饮成本的控制研究
★主题酒店的发展研究
分时度假的现状与发展
浅析饭店无干扰服务
体验式思维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
★饭店业的体验式营销
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研究
国内饭店如何对抗国际酒店集团的对策研究
★饭店顾客关系管理
酒店式服务在***行业的应用
浅析汽车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
浅析青年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 有效执行饭店战略
饭店 企业文化 问题研究
试论饭店企业的客源市场定位
试论客人投诉的处理和饭店形象的树立
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饭店中的作用
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
旅游饭店营销与管理系统研究
我国旅游饭店集团化问题分析
浅析中外饭店管理集团比较
试析我国饭店业员工流动原因
谈人力资源管理在饭店中的作用
★试论客人投诉的处理和饭店形象的树立
论饭店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
谈员工服务意识与企业竞争力提高之间的关系
抓好饭店产品质量,提高竞争能力
有关我国旅游餐饮管理问题研究
谈培训工作在饭店管理中的重要性
我国XX菜系发展的对策研究
我国旅游饭店(或部门)完善管理思考
浅谈收益管理(Yield Management)在中国饭店中的应用
饭店如何解决饭店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流失问题
中国饭店业特许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
试谈跨国酒店如何进行跨文化管理
我国旅游饭店业竞争力分析
我国经济型酒店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
中国饭店发展趋势集团化
我国旅游饭店供求非均衡分析
饭店行业竞争格局及其对策思考
浅析饭店服务质量制约因素
谈我国经济型饭店连锁化扩张路径
谈中国旅游饭店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构建中国饭店品牌的战略管理模式
★试析员工满意度与酒店服务质量的关系
试论我国饭店实施绿色营销的现状、任务和发展趋势
浅谈绿色饭店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饭店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饭店节假日营销对策思考
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
3、浅析销价竞争对饭店业的影响及策略;
4、关于旅游饭店实施名牌战略的初步探讨;
5、浅谈现代饭店服务业中内部营销管理;
★6、旅游度假饭店如何解决旺季与淡季的矛盾;
7、谈谈《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标准;
★8、关于对饭店员工进行礼仪素质培养的思考;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篇2
1、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2、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5、旅游网络预定系统的战略研究
6、文化旅游与文化市场建设
7、谈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8、主题公园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浅谈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及其开发利用
10、论城市在旅游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12、浅析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13、整体产品观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4、旅游业的经济功能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5、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16、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7、论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
18、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
19、关于商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想
20、论风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视觉影响问题
21、旅游与社会互动关系初论
22、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24、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25、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26、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27、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28、旅行社经营机制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9、旅游 广告 媒体对旅游的影响研究
3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31、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32、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33、论旅游饭店集团的成长方向
3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35、生态旅游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分析
36、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37、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38、知识经济下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39、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问题初探
40、旅游企业品牌战略探讨
41、中国旅游 教育 与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4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4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44、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
45、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
46、旅游 保险 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47、浅析我国国有饭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8、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对策
49、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
50、旅游开发中人文景观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51、如何树立优秀旅游区域形象探讨
52、生态旅游在我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53、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54、浅论星级服务
55、试析旅游品牌效应
56、导游的语言魅力
57、湖南旅游商品的开发思路
58、如何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
59、旅游服务质量之我见
60、试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
61、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62、浅论旅游促销
63、浅论发展旅游业与扶贫
64、浅论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65、浅论旅游的名牌效应
66、论导游的语言艺术
67、试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68、试论湖南旅游业的现状与对策
69、论旅游品牌与旅游形象
70、论佛教文化与旅游
71、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72、论旅游市场的开拓途径
73、论湖南旅游资源的特点
74、试分析旅游过程中游客的心理反应与对策
75、导游过程中导游人员的素质与心理品质分析
76、试分析导游技巧与 方法 中的心理因素的应用
77、怎样根据客人的个性特征做好服务工作
78、心理调控与自我激励
79、拳头旅游产品的经济影响估析
80、试论旅游者与导游工作者的审美关系
81、浅论旅游者与饭店员工的审美关系
82、?假日经济?剖析
83、如何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84、?入世?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85、?人造景观?之我见
86、浅谈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湖南省为例
87、浅析湖南导游队伍现状及改进措施
88、旅行社如何应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89、奥运效益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
90、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探析
91、西部大开发与旅游业的发展
92、生态旅游概念之我见
93、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
94、探析旅游品牌的重要性
95、论旅游策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96、试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
97、酒店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98、旅行社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99、对?景区经营状况的 反思
100、省(或市、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101、对景区门票涨价的冷思考
102、浅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以? 中秋节 ?申遗为例
103、浅论导游职业道德在从业中的重要作用
104、对当今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
105、对当今酒店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
106、浅论酒店成为人才培训基地的原因
107、试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
108、试论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09、试论长沙(或?市)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0、试论长沙(或?市)酒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1、试论酒店管理集团生存和发展
112、试论旅游策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以景区为例
113、对开发女性旅游市场的思考
114、开发学生旅游市场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15、韩国旅游市场的开发现状与对策
116、旅游专业(或酒店专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117、如何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以景区为例
118、旅游服务质量控制的方略
119、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20、入世后旅游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121、旅游企业经营效益评估方法的创新
122、旅游业风险的控制与回避
123、更新我国国民旅游观念的举措
124、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辨证性分析
125、旅游产品的科学评价
126、游游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
127、旅游企业成本控制途径
128、计算机技术在旅游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129、旅游行为激励机制的建立
130、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与科学规划
131、对导游员从业行为规范的设想
132、旅游企业形象塑造的必要性与对策
133、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饿意义与策划
134、旅游景区品牌化经营策略研究
135、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外旅游市场开发的思考
136、节假日旅游的动员与组织
137、人文旅游资源的审美性阐释
论某个旅游景点的人文内涵
138、旅游从业人员的语用失误探究
139、在节日中升华
论某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旅游资源
140、关于旅游淡季开发的偏至论
以某个省级旅游区域为例
141、工艺品在旅游市场中腾飞
论工艺品在旅游市场中的潜在优势
142、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43、湖南省导游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144、对湖南女子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
145、旅游者旅游动机浅析
146、论旅游服务心理与旅游服务技能
147、浅论导游员的个性要求
148、对湖南省导游员(生存、健康或其他)现状的调查
149、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
150、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51、互联网与旅游业发展
152、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53、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154、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155、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处理
156、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157、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评析
158、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和调查
159、旅游饭店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
160、浅析湖南的?旅游扶贫?
162、长株潭一体化对湖南旅游经济的影响
163、浅析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形象地位
164、以(地)为例探讨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165、来长沙的日、韩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
166、旅游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比较方法研究
167、连锁经营模式研究(案例分析)
168、大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169、中国酒店业治理层问题与对策
170、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
171、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172、?把风景变成资本?:以长沙为例的实证分析
173、我国旅游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74、乡村旅游开发的旅游效应分析
175、大众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176、旅游节庆对旅游城市的影响
177、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经济学分析
178、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
179、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80、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81、旅游品的营销策略
182、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183、农村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的构建
184、旅游广告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85、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186、会展旅游的开发策略
187、城乡旅游互动开发模式研究
188、城镇旅游产业的开发与管理探索
189、旅游开发中文气氛围的营造
190、老年(或学生)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191、旅游开发中的名人效应
192、旅游扶贫的可行性研究
193、农村居民的旅游现状调查及对策
旅游线路开发
旅游政策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旅游政策在空间层面的效应是旅游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有利于提高政策设计与配置的有效性、适用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 范文 一: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
摘要:镜泊湖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如何做强、做大镜泊湖旅游产业经济,以此来推动牡丹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做为每一名牡丹江市民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镜泊湖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找出矛盾的所在,将镜泊湖旅游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到位,得出解决的办法,力争把镜泊湖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通过镜泊湖旅游产业带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泊湖;旅游;产业;研究
旅游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新兴产业?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与传统产业相比,它具有产业能耗低、环境污染小、能够吸纳较多的就业人员、产业关联度高、创造附加值能力强的优势。镜泊湖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名地,如何加快镜泊湖旅游产业的发展,合理利用开发好现有的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地造福牡丹江市人民,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镜泊湖旅游资源简介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部巍峨秀美的群山环抱之中,是我国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其吊水楼瀑布是国内三大著名瀑布之一。1980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9月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风景旅游示范点。
景区总面积为1214平方公里,其风景资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镜泊湖游览区,展现百里长湖的奇观胜景;二是火山口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展现丰富的地下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神奇壮美的火山熔岩洞景观,三是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展现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纯朴自然的镜泊湖,岛湾错落,峰峦叠翠,景色清秀,古迹隐约,尽揽春花、夏水、秋叶、冬雪于一湖,令人惊叹神往,流连忘返。
二、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拉动牡丹江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相关性很强的产业,它涉及到?行、游、住、食、购、娱?各个方面,将镜泊湖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胜地,势必会增加牡丹江市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全市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服务等行业将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对于安置牡丹江市下岗就业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散就业压办,稳定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交通业的发展。便捷的交通是打造地方经济的首要条件,目前,牡丹江市旅游交通建设进程相对比较缓慢,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流、物流不足,没有激发交通部门与建设企业的投资热情。通过打造镜泊湖旅游胜地,必然会加快牡丹江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市旅游交通的联系,增加开通省内外周边地区的航空、铁路、公路旅游线路,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转效率,构建起牡丹江到周边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3.有利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打造镜泊湖旅游名地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造一个城市品牌的过程。发展旅游业,必然会加快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充分改善城市人民环境和服务等软硬件设施,为游客展现一座现代化的文明旅游城市,使旅游者对牡丹江市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对于提升牡丹江市城市品味,打造国家级风景园林城市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镜泊湖旅游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行政区划交叉,难以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由于景区内的行政区划隶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各个系统都以景区资源为依托,在各自区域内进行规划建设,乱批乱建现象十分普遍,景区内现已建成各类宾馆、疗养院、培训中心的建筑140多处,出现了几个职能相同的部门同在景区内实施同一内容的行政管理现象,破坏了景区规划的统一性。
2.由于景区缺乏统一管理,过度开发滥用使景区资源遭到破坏。由于景区的地方乡镇、森工企业互不隶属,各自为政,许多问题不能协调一致,同时风景名胜资源具有独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如镜泊湖原有的特色鱼种湖鲫、鳌花、湖鲤等到镜泊湖特有鱼种,现在少之又少。目前,水产部门对湖鱼的过渡捕捞和放养(特别是近年兴起的网箱养鱼),对湖水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森工企业过量采伐湖边林木,破坏了湖边山岸的绿色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湖区整体景观。而且使湖泊污染日趋严重。
3.镜泊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产品开发的还不够多。镜泊湖湖光山色,景秀优美并非众所周知,与南方一些景观相比知名度还不够高,在南方的一些大旅行团,还把镜泊湖列为避暑的旅游胜地,在省内与 其它 地市旅游景点相比也存在着知名度不够高,宣传力度不够大。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整整比其它旅游发达地区晚发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四、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解决镜泊湖景区管理体制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必须从景区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 措施 ,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对策如下:
1.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确定镜泊湖景区功能定位,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科学规划的关键问题就是理顺管理体制,镜泊湖景区发展中的种种弊端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为更好地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和利用好镜泊湖这一?北方明珠?,造福子孙后代。更有效地发挥其在牡丹江市经济发展、旅游振兴、招商引资、对外接待等方面的作用,应将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作为牡丹江市?旅游经济特区?来对待,实行适当的倾斜政策,清除障碍。从全国一些景区成功 经验 做法来看,可以借鉴五大连池的做法,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将景区区域划定为一个行政区域,赋予景区管委会一级地方政府的职能,统一管理景区的经济、行政和社会事务,从根体上改变目前景区中区划交叉、各自为政的局面。
2.依靠政府,加大投资,强化景区管理体制,增强景区发展后劲。
当地政府应从景区长远角度出发。尽快出台景区管理法规,健全景医管理 规章制度 ,实行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促进景区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由于对于风景区来讲,有其特殊性,尤其是景区承担着繁重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服务和保护职责,这些具体的工作,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作保障,这就客观上要求政府对景区的财政管理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在财力上要给予大力的倾斜和支持,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建立功能完善,体现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景区独立财政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景区健康持续发展。
3.扩大宣传,提高名气,以增加景区人气为目的,加强了宣传促销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旅游经济就是宣传经济,针对镜泊湖景区宣传力度不够,景区游客规模徘徊不前,人气指数不高等问题,牡丹江市应采取一系列宣传促销的措施。如①利用多种媒体宣传镜泊湖,投入资金对镜泊湖旅游网站进行提档升级-②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活动。组织人员多参加相关部门旅游交易活动,与部分知名景区和旅游企业建立了联系,增加沟通了解信息,宣传自己;③出台促销优惠政策。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镜泊湖,如实施旺季对旅行社实行了8折优惠,淡季5折的优惠政策等等实施多种惠民政策。
通过上述对镜泊湖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推动镜泊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牡丹江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旅游方针政策与法规》,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
[2]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年
[3]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旅游经济》2000 2006年合订本,2006年第1期
[5]于学谦著《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
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范文二:促进鄂西生态 文化 旅游圈发展的政策建议摘要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本文着重从政策层面提出了既切实保护好,又充分利用好鄂西圈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形成先导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关键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先导产业 优化发展 政策建议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武汉城市圈之后,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省新时期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两轮驱动、一带(长江经济带)相连、整体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湖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问题本文将在分析现状及优势的基础上,就如何指导和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形成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组成的先导产业并加快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的后现代化的新路子,从政策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先导产业
产业是商品经济中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它是介于宏观范畴的国民经济和微观范畴的企业经济之间的一种经济范畴,属于中观经济。产业的分类 方法 比较多,常见的有三次产业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及关联方式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中有一种战略关联分类法,将产业分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等。而其中的先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它不同于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罗斯托)。主导产业一般能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带动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显然,这里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就是鄂西圈重点打造培育的先导产业。湖北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必然要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等先导产业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鄂西圈先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产业尚未形成
生态产业,目前在学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但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中指的生态产业是狭义的,主要指基于鄂西地区优质的生态资源,涉及农业、林业等部门的与旅游发展紧密相关的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鄂西圈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但利用率低,未形成产业。圈域内已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1%、90%和59%。但这些保护区大都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反而存在被破坏的倾向。神农架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一块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有?物种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天然药库?之誉,但神农架旅游发展还不足以成为其先导产业。圈域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野生珍稀动物金丝猴等120种,分别约占全国的18.55%和31.75%,但这些珍稀物种并没有给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另外,神农架森林覆盖率高达35.2%,拥有林地面积648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450万公顷,但其中主要以灌木为主,用材林、经济林不多。
2、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本文中的?文化产业?与上述概念一致,但侧重于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等。目前,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虽然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开发利用不够,产业规模没有形成。鄂西圈炎帝神农文化源远流长,楚文化辉煌灿烂,三国文化独领风骚,宗教文化博大精深,现代科技文化蔚为壮观。圈域拥有各类文化遗产8000多处(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0处。但圈域内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左右,而发达省份这一比例已达5%,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0%左右。
3、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
旅游业是指以食、宿、行、游为基本组合消费商品,通过专业化运作模式为游客的出行提供安全、可行、方便、满足游客合理需求的服务,兑现其消费商品的契约交易,使商品的提供商和经营商从中获取运营收益的服务性产业。鄂西圈自然山水瑰丽秀美,人文景观奇特壮观,生物景观丰富多彩,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建筑设施古朴精致,旅游资源富集度高,种类齐全,品位独特。圈域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2个。近年来,圈域旅游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融观光度假、民俗宗教、购物娱乐、生态文物于一体的产品开发格局,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不断完善,但鄂西圈仍然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投入比重偏小、旅游景点管理不善、品牌建设不力与圈域旅游景点协作能力不强等问题。2008年圈域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8%左右,而有的省份这一比重早已超过10%。
三、促进鄂西圈产业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确保鄂西地区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永续利用
一是采取严格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战略位置,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全面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要求。建立政府监测、预测、预警和干预机制,确保鄂西圈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地位。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依法保护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禁止在重要和敏感的生态区域及自然灾害高发区建设旅游设施,对于设立在水源涵养地的煤矿、铁矿、锰矿等,要逐步停止开采,并进行复垦再植,恢复生态。二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提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建立政府投资主导机制,做好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工作。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承人实行政府扶持政策,对其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在土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2、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一是大力开发农业、林业等生态产业资源。支持旅游线路、旅游景区附近农民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支持市、县级政府统一组织好村庄整治规划,做好饮水、通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景区规划要统筹考虑一定范围内的农田、果园、森林、草场等资源,促进旅游开发企业与农民合作开发生态观光农业,实现双赢。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圈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建立以实际受益者(市场主体)补偿为主、财政转移支付和政府生态项目为辅的圈域生态补偿机制。二是促进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快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 渠道 、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对于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旅游商品有一定影响的企业,由各级财政从旅游专项资金中给予补助。
3、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一是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培育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镇),鼓励和支持创办旅游文化娱乐企业、旅游文化演出企业,推出一批以民族风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表演项目,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旅游景区景点要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丰富游览内容,不断提高文化内涵。充分挖掘荆州花鼓戏、汉剧、楚剧、长阳南曲、土家摆手舞、神农架堂戏等地方戏曲文艺的市场价值,鼓励创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二是推进影视制作、动漫娱乐、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影视制作、动漫娱乐、创意设计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在资金投入、政策引导等方面给予支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推动建设影视城、动漫产业园、创意设计园等,鼓励艺术品经营、音像制品分销、大众娱乐项目的经营等。
4、突破性发展旅游业
一是加快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建设。统筹规划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交通骨干网络,加强交通对旅游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骨干网络项目前期工作,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构建高效、便捷、一体化的现代综合旅游交通体系。尽早将襄樊、宜昌等地建设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二是加快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地区中心城市的旅游接待功能,改造、升级各大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改造、新建一批沿长江、清江、汉江的重要旅游码头。发挥历史文化特色、地方民族特色,完善重点旅游城镇的旅游功能,联合建设各具特色的游客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旅游配套的医疗、治安、旅游导引标识等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各具特色的专题公共博物馆、城市公园等,并实行免费开放。三是扶持重点旅游企业,推进市场化运作。加强旅游资源整合,鼓励省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旅游开发企业在圈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并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支持其并购旅游景点景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破体制障碍,鼓励地域相邻、资源类同、同质竞争的旅游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扶持圈内重点旅游企业,特别是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江两山?旅游开发企业,要加大政策支持,提供相关服务,整合旅游资源,创立旅游品牌,探索发行旅游企业债券、推动旅游企业包装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5、加快发展相关服务业
一是积极发展商贸会展业。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扶持商贸会展信息化建设、引进商贸会展重点项目。支持品牌展会,丰富节庆展销活动,要鼓励举办地方产品跨省推介展销、名特优新产品展销、联展活动,积极举办特色农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对接会?、?推介会?和?采购会?,形成会展、旅游、休闲消费的一体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发挥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湖北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支持鄂西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支持组建新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小额贷款,用于支持与生态文化旅游有关的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加快旅游信息服务发展。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整合政府门户网站、旅游、文化等行业信息网及企业网络信息资源,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综合信息系统,及时发布生态、文化及旅游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开展项目招商、人才培训、远程教育,并建立基于此系统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旅行安全方面的监测、预警和监督机制。
浅谈旅游政策的相关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旅游管理论文
2.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浅析论文
3. 浅谈旅游管理方向论文
4. 浅谈旅游营销毕业论文
5. 关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
7. 旅游管理论文
论旅游发展旅游发展论文
当今生态旅游己成为世界旅游业的热点,一种旅游时尚。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生物气候垂直带谱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地,具有地质、气候、生物、历史、民族等丰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发保护区旅游资源,发展社区经济,做到“以旅游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自1994年以来,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丰富、特有的生态旅游资源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西部中缅边境地区,在行政区域上地跨保山、怒江两地州的腾冲、保山、沪水、福贡、贡山五县(市),西北与缅甸接壤,其东面是著名的怒江大峡谷,西南是腾冲火山、热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区始建于1983年,1992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列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保护区。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保护区北端的怒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晋级,并纳入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合并后的保护区,总面积达405549公顷,为云南省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巨大的高黎贡山北起西藏高原,南达中印半岛的缅甸境内,长达600多公里,跨越5个纬度带,山势南北走向,北高南低,主峰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523米,相对高差4605米,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独特的自然植被垂直分布景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使高黎贡山成为南北动植物汇集的天然通道和东西过度的纽带。在第三、第四纪冰川时期,受寒冷气候影响很小,曾经是动植物的避难所。近在咫尺的空间里热、温、寒带的动植物汇集一山共繁共荣,生物资源异常丰富。据初步调查,保护区有高等植物4303种,各种动物1425种,其中有大树杜鹃、秃杉、长蕊木兰、云南红豆杉、水青树等60种国家和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花卉观赏植物600多种、药用植物1077种;有印支虎、羚牛、金钱豹、云豹、白眉长臂猿、灰叶猴、白尾梢虹雉、金雕、绿孔雀等8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鸟类400多种,兽类117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绿色宝库、动物乐园”的美称。
高黎贡山是怒江和伊落瓦底江的分水岭,保护区有80多条河流分别流入这两条江,这些河流由于落差大(常超过2000米),形成许多美丽的瀑布、叠水。山与水的有机结合,使高黎贡山具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再加上区内星罗棋布的高山温泉,构成高黎贡山奇特的自然景观。
同时,高黎贡山历史文化丰厚沉淀,民族文化多种多样。近几年来,在高黎贡山两侧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文化遗迹,考古证明四千年前这里有人烟稠密的原始人群生活,而至今遗迹尤存的古城及保存完整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更说明了这里古代文明的辉煌。此外,高黎贡山还是古战场及滇西抗日主战场,区内保存有烽火台、战坑、碉堡等各种古今战争遗迹。就在今天保护区周边依然生活着汉、傣、僳僳、白、德昂、怒等十多种民族,他们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因此,高黎贡山又被誉为“文化之山”。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丰厚沉淀的历史文化及其周边多种多样的民族风情为其开展生态旅游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生态旅游正在兴起
20世纪末,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逐渐恶化,砍伐森林、破坏草原、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面临着生存环境危机,全球兴起了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绿色浪潮。旅游者渴望有一个绿色的旅游环境。在世界各国绿色消费浪潮的推动下,生态旅游作为“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旅游”应时而生。
1983年“生态旅游”一词首次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 Lascurain)提出。当时的生态旅游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受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后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不少旅游组织和部门滥用生态旅游概念,几乎任何一种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旅游活动均被贴上了生态旅游的标签。为了把生态旅游的核心重新确定到自然保护和有利于当地人民的轨道上来,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he Ecotourism Society)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有别于传统大众旅游,强调旅游对象的保护、社区群众的参与,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处于欣赏者和保护者的双重角色。与传统大众旅游相比,生态旅游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⑴生态旅游是在保护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其旅游收入有很大一部分要用于保护自然资源。
⑵生态旅游是一种持续的旅游,在设计生态旅游活动时,必须考虑其在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⑶旅游活动的内容应包含对当地社区和游客开展生物多样性、环境教育。
⑷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旅游活动,并分享旅游带来的收益。
由于生态旅游充分考虑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效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因此其一经提出就得到各国旅游组织的普遍重视,发展非常迅速,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模式。据加拿大生物局统计,1990年全球生态旅游业的产值2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目前生态旅游业收入已占世界旅游收入总数的15—20%。相较而言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资源丰富、独特,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建有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不含香港、台湾,1997年底统计数)、800多处森林公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森林旅游的人数达7500多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30多个亿人民币,占国内旅游收入的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较远,如德国建有60多处国家公园和众多的各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地面的13%以上,全国森林旅游收入高达80亿美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67%。
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称,全省建有108处自然保护区,居全国第一,生态旅游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云南省政府早在1996年就提出将旅游业列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2000年国际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云南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云南在中国、世界树立了绿色和森林茂密的形象。云南的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将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作为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两条国际河流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及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国际意义。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发展赶上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保护区已成功开辟了生态旅游线路,完成了百花岭澡塘河温泉、瀑布生态旅游小区的开发,建设起了百花岭科考旅游接待中心,培训了导游人员,成立了高黎贡山森林旅行社。几年来先后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荷兰、泰国、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批团队到高黎贡山进行观鸟、科考、探险等生态旅游活动。国内游客也纷至踏来。特别是节假日,形成高黎贡山的生态旅游热,保护区生态旅游正逐渐兴起。
3.生态旅游开发的几个原则
根据生态旅游的特点,结合高黎贡山的实际,在生态旅游开发时,我们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3.1保护原则
生态旅游是在保护资源和环境基础上来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其前题是保护。高黎贡山作为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和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是重中之重。这里需要明白的是,保护区发展旅游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一种增加保护区收入、促进当地社区发展的手段。不能为旅游而发展旅游,发展旅游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自然保护工作。因此,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一是要科学规划,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的旅游活动只能在实验区进行,不能在核心区开展。保护区旅游规划所设计的项目要有利于保护目标和功能的实现,旅游线路、活动强度、游客人数等设计都应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二是按规划分步实施,保护区的开发应坚持条件成熟一点开发一点,不成熟就先保护起来,不盲目上马,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资源环境的破坏。三是要合理组织旅游活动,通过控制旅游的人数、分批安排游客进入景区,避免旅游超载、环境污染。
3.2和谐原则
生态旅游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景区建设与保护区相匹配。在景区开发时要尽量保持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项目选择应符合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避免将城市现代化建筑物移置到旅游区。在高黎贡山百花岭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中,旅游服务设施(住宿、餐饮、商店等)都安排在保护区外的保山市芒宽乡百花岭行政村,保护区内除规划必要的游道、观景亭、休息亭、生态厕所、野生动物观察哨等设施外,其它设施没有放在景区内。而且建筑设计为与当地环境相和谐的建筑格调,如百花岭科考旅游接待中心坐落在当地汉龙寨边,白族民居式的建筑与当地环境很协调,成为该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澡塘河温泉、瀑布生态旅游小区的开发时,主要修建了3.5公里的环形游路,道路建设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不砍树,路面用石块铺成,与环境相协调一致。
3.3与社区共建原则
生态旅游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当地社区的密切参与,保护区生态旅的发展要同当地社区发展相结合起来,坚持与社区共建的原则。如果离开当地社区发展来孤立地发展生态旅游,其持续发展所需的支持就十分有限,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其项目就必须同村社的利益需求联系起来。一方面吸引社区参与旅游规划、景区开发建设,旅游规划内容应包含社区旅游(农家住宿、民族文化、山乡风情等),景区建设让社区群众有偿投劳,如97年百花岭村汉龙社群众参与澡塘河生态旅游小区的开发,获报酬41550元,人均增收207.75元;另一方面,社区群众直接参与旅游活动,如提供向导、食宿、出售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服务活动,从事民族歌舞表演等旅游活动。保山市百花岭村因旅游开发及其它项目的实施而受益,1995年12月8日村民自觉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现已发展会员100多人。协会平时除开展自发保护活动外,97年元月组建了一个僳僳族表演队,每蓬节日表演各种民族舞蹈,开展自然保护宣传活动。如今该民族表演已成为百花岭景区一项有特殊意义的旅游活动。
3.4活动类型多样性的原则
生态旅游内容丰富、活动类型灵活多样,既可是单项的专业旅游,也可是综合性的旅游活动。根据高黎贡山的特点,其开发侧重于以下五个项目:
野生动植物观赏高黎贡山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野生动植物观赏是保护区最有特色的旅游项目之一,保护区可开展观鸟、观哺乳动物、观蝴蝶、观花等生态旅游活动。
自然风光旅游高黎贡山壮丽的高山峡谷地貌,独特的立体气候、原始森林垂直分布奇观以及旖旎的温泉、瀑布等景观,使保护区成为理想的自然风光旅游圣地。
科教旅游高黎贡山历来是中外动植物学者的向往地,由于山体险峻、地形复杂,许多地方至今人迹罕至,保护区资源不清、本底不详,是一个神秘的迷宫。开展科考旅游潜力巨大。同时,保护区于1999年被云南省列为科普教育基地,是理想的科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文化旅游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开展文化旅游,可让游客在漫步名山大川之际,体验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古代战争的峰火、古丝绸之路的辉煌。
民族风情旅游高黎贡山是民族边徙和融合的走廊,在保护区周边居住有僳僳、傣、德昂、白、苗等10多种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各自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其民族习俗、宗教、活动、歌舞、婚恋、节庆等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除以上旅游项目外,高黎贡山还可开展登山、探险、风光摄影、漂流等生态旅游活动。
3.5吸引外资的原则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自然保护区都缺乏保护经费,生态旅游开发投入不足,因此保护区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加快旅游开发步伐。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在实施中荷合作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简称FCCDP)、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资助的“高黎贡山森林资源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二期项目、联合国环境规划暑、联合国大学的“人口·土地与环境”项目。这些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给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97年元月保护区利用麦克阿瑟基金会资助的6万元项目经费,修建了3.5公里的游道,开辟了百花岭澡塘河温泉、瀑布生态旅游小区。98年—2000年FCCD项目在保护区周边24个自然村实施社区发展项目(内容包括发展经济林、节柴改灶、建沼气池、社区生态旅游等),荷方共资助225.69万元资金。项目的实施为社区的发展、生态旅游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99年10月,项目聘请由澳大利亚索菲尔德(Trevor H.B.Sofield)博士、荷兰王国海萌(Hubertus Goverd)先生、香港李凤眉女士、云南省社科院康云海研究员等组成的中外生态旅游专家组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提出了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今年底项目还计划聘请有关专家制定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行动计划,在百花岭拟建一个多媒体游客展示中心。
4.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几年的开发实践,保护区生态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旅游规划、景区开发管理等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规划,防止生态旅游变为大众旅游。鉴于目前的旅游发展规划偏重于园林式,没有充分考虑生态旅游的特点,特别是没有考虑到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关系。按现行规划实施后,一但旅游热起来时,势必会发生大量游客拥入景区,出现旅游超载等问题。因此,应在现有规划基础上,重新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出那些景点景区是大众旅游区,那些是生态旅游区。将一些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不高的景点、景区规划为大众旅游区,而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较高的景区,则只能开展对环境影响很小的生态旅游活动。这样做通常是牺牲0.1%的自然保护区来满足大众旅行者想进入大自然的好奇心,从而达到保护99.9%的自然保护区的目的。
(2)加强企业管理,推进旅游开发步伐。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95年5月成立森林旅行社,但至今旅行社仍由管理局科技科来管理,政企不分,不利于企业发展。此外,目前旅游开发主要靠保护区有限的事业经费来进行,没有走企业化道路,投入不足,发展缓慢。建议加强现有旅游企业的管理,由企业来开发生态旅游,采取旅行社(旅游开发公司)+社区(农户)的模式来运作,便于资金的筹措,企业的经营、管理。
红色旅游论文
1.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
深入开展休闲旅游及产业链研究。
2.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题目
乡村旅游论文选题的背景要围绕大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论文选题,背景要围绕乡村旅游的选题。目前大背景是乡村振兴,包括生活富裕、乡风文明、乡风文明、产业繁荣等多个方面。工业的繁荣将包括乡村旅游的繁荣。
:3.关于旅游开发的论文范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洁、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要表格。(短论文唐不需要在目录中列出。摘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小精悍,内容完整。字数少则几个十字,多则300字。4.关键词或关键词:关键词选自论文的标题、摘要和正文,是表达论文中心内容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关键词是计算机系统用来索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收集和读者检索。一般每篇论文选择3-8个词作为关键词,在摘要。主题词是规范词。主题词确定后,要以论文为中心,按照标引和匹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列表中的规范词。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文、引言,用在论文的开头。一般来说,介绍应该概述作者的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要简短、精练、紧扣主题。lt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正文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证;b.分析问题——论点和论据;c.解题——示范和步骤;d.结论。6.论文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可以参考或引用的主要文献,列在论文末尾。引用应该另起一页,标注方法应该是《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文:书名-作者-出版信息(版本地点、出版社、版本时期):作者-书名-出版信息对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核实。(2)所列参考文献应标明序号、作品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和出版信息。
4.关于旅游发展的论文
旅游论文参考文献1:[1]马勇,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2]曾雅玲。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中国商业。2012(04)[3]王久伟。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葛全胜,西安建超,刘浩龙。影视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杂志。2007(07)[5]庄志敏。论旅游形象的属性与构成[J].旅游科学。2007(03)[6]钟生,张军.皖南古村落。陈慧莎。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许2012(01)。对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01)[9]张伟,钟升,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的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杂志。赵勇。亲和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11]张中华,王兰,张培,2011.国外地方性理论应用于旅游形象的空间解构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12]李海霞,孙后琴,2009(05).基于城市旅游形象的旅游城市标识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9(04)[13]庄志敏。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形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旅游科学。2010(03)[14]凌丽萍,吴殿亭。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杂志。[15]韩震。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6]侯建娜,杨,2010(01)。对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旅游论坛。2010(03)[17]蔡晨,李兆元,刘信义。大连旅游形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0(03)[18]田军.城市滨水区旅游形象及其对游客的影响选择意向——以南京、武汉和上海滨水区为例[J]。旅游杂志。[19]张海燕,王忠云,2010(06).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和市场。2010(04)
5.关于旅游资源开发的论文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是指观光,娱乐地理包括游憩,是广义的旅游地理。两者都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学不仅与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艺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因而是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娱乐指的是人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休闲娱乐、探险、宗教朝圣、调查研究、购买纪念品、品尝美食、走亲访友等非永久性临时迁移过程。它也是一种以各种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社会现象。一般来说,旅游仅指离家至少一夜的活动,而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
旅游由三个要素构成: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景点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体(旅游宣传、组织、交通和接待设施)。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起源和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区域分布和运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复合体形成的影响。
旅游是人类特殊的社会活动。它始于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并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1986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数达到40亿,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部门。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大量的游记出现在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中。如《水经注》,《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中国地方志也包含了丰富的经典旅游资料。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建议,地理学家应该更多地关注旅游业。他、詹姆斯、卡尔森等。论述了当地自然资源、发展基础和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衡量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和德赛分析了旅游流。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方面划分了联邦德国的旅游目的地类型性质、停留时间和季节变化。但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的旅游地理学著作主要是描述一些旅游景点,或者局限于笼统地讨论旅游的经济意义,很少讨论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关注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是从经济地理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认为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Rupert等人以联邦德国为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期间,法国规划和建设了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和沙丘地,并成功地建成了一个迷人的国际海滨度假胜地。与此同时,国际地理联盟(IGU)和国际地理大会(年)开始讨论旅游和娱乐地理。
旅游理论研究众说纷纭。例如,1966年意大利的布鲁诺提出了五个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驱动力;旅游环境和空间;对游客居住地的影响;旅游业的经营;旅游区规划。《旅游地理学》年,罗宾逊重点研究了旅游业的发展,人类需求的演变,旅游的驱动力,国际游客的流动,旅游的衡量和范围,旅游和旅游规划的组织,交通,经济和社会意义,旅游和环境,以及世界区域旅游的发展。
苏联地理学家科特利亚罗夫所著的《休憩与旅游地理》一书,主要阐述了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的理论基础、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游憩用地的分区和评价、游憩地域综合体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护和改造。美国地理学家布里顿于1979年提出了休闲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休闲地理的研究包括国际旅游、国内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娱乐、体育等活动,旅游和娱乐只有功能上的区别。
目前,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已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向定量方法、系统工程和模型研究相结合,参与旅游区(点)的布局和发展规划。
6.关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论文
写乡村旅游论文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开展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如何开展研究?首先,选择符合乡村旅游论文内容、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作为开展研究的地点。第二,要亲身体验和体会乡村旅游的原始、自然、民俗,使人对美景流连忘返,产生认知,带来精神享受,形成乡村旅游论文的重点。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
7.旅游业论文
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2010-6-129:42:40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大中小查看评论文章标题
摘要:介绍了西柏坡白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丰富白色资源的开发、开发人力资源、保护绿色资源、提高纪念品档次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白色旅游西柏坡发展对策
1西柏坡白色旅游发展的标志
过去的指挥所,现在的白色度假村。今天西柏坡在地方、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坚持边建设、边管理、边利用,建成了中共旧址、西柏坡展览馆、西柏坡纪念碑、西柏坡石刻园、西柏坡影视厅、五书记铜像、领导风格雕塑园、周恩来讲评碑、文物保护纪念碑、新世纪青少年绿色文明园等10多个反动教育景点。
它不仅丰富了西柏坡的教育内容,同时也拓展了西柏坡的社会影响,并获得了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百个汉奸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守单位和AAAA和旅游景点。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西柏坡年接待人数从23万增加到60多万。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已经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但每天仍有2000多支队伍来到这里。
据西柏坡管理处介绍,自2004年以来,日均游客量在2000人左右,其中第一季度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3%。自2005年2月底以来,游客人数急剧增加,平均每天约800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如今来西柏坡旅游的游客明显增多,既有地方直属机关,也有地方党政机关,既有省内各地区、各市的游客,也有新疆、内蒙古、甘肃、辽宁、上海、安徽、广东等较远省份的游客,除石家庄、北京、太原外。
绝大多数游客是由政府机构组织接受教育,也有一些旅行社和个人游客。
2西柏坡发展白色旅游的优势分析
2。1有利的白色资源。西柏坡是著名的反动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从1948年5月26日到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地方委员会所在地,也是中国大规模奴役军队的总部所在地。
1947年5月,以为书记,朱德、董等组成的地方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7月17日至9月13日,刘少奇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一次土地工作会议,会议于7时55分至7时90分结束,并于10月10日由中共正式发布,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土地改革活动的顺利开展。
1948年9月,约束和平处于战略决战的重要关头。以毛泽东为首的地方党把握时局,夺取战机,组织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金战役。战役中共歼灭和整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为国民党蒋介石的彻底建立奠定了基础美国的统治和全中国的束缚。
1949年3月5日至3月13日,中国***在这里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毛泽东在邓小平的讲话中,他提出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反动向社会主义反动转变的道路、方针和政策,为中国指明了道路美国社会主义的反应和建立。
周恩来总理曾为西柏坡题词:西柏坡是党和毛主席进入北平、约束全中国的第一个农村指挥所。它在这里指挥了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
在这一系列重要活动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第二代表的中国***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西柏坡精神。同时,在西柏坡时期,党内和军队中也暴露出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同志采取了预防措施
2。2有利的政策环境。从2004年开始,国家和政府陆续出台各种政策大力发展白色旅游。2004年2月,中国***发布了重要指示积极发展白色旅游。6月国家旅游局发《中国土地法大纲》,年底中共地方办、国办发《关于推进发展“白色旅游”任务看法的演讲》。
河北省政府也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以及国家和政府各项措施和战略部署为西柏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优越可靠的政策保障白色旅游。3平山县优越的旅游资源。平山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绿色食品资源和旅游资源。全国有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点100多处。人文景观文明久远,自然景观轻松愉悦,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屏山旅游形成了以温泉度假区、西柏坡、天桂山、中山都城遗址、天台山为主体,以东方巨龟园、南滚龙沟等十大景区为后盾的大旅游业态。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是平山旅游发展的龙头;龟山的钟灵是郁秀,被称为桂林北部;中山都城遗址和中山王墓距今2000多年,历史悠久。温泉度假村位于县城的核心地带,拥有全国闻名的优良地热水资源。
2。4地理位置交通绝对便利。便捷的交通是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的通道,即使没有最好资源的通达道路。平山县距华北交通枢纽石家庄仅40公里,有305国道相连,交通便利。锡伯,距平山县城50公里,位于滹沱河北岸,岗南水库西岸,平山县城中部,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汇处。
207国道经过,省道柏油路绕过岗南水库。西柏坡就位于这个圈上。如此便利的区位优势,方便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观光,促进了白色旅游的蓬勃发展。
西柏坡白色旅游的三大制约因素
3。平山县整体经济水平较低。
平山县地处山区,人多地少,人美国的生活水平很低。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发展县。由于资金充裕,其他地方缺乏基础设施,如停车位不足,通讯设备和卫生设备落后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柏坡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2服务设备建立滞后,接待能力不足。
西柏坡住宿接待设施较少,所有酒店档次都很差。在平时,对旅游业的发展基本满意。然而,根据西柏坡现有的住宿情况和接待人数,保守估计,每天有近千名游客难以入住,服务设施呈现接待能力不足、档次低、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低等问题。
3。
3.缺乏优秀的导游和讲解员,旅游任务人员的分析素质有待提高。西柏坡白色旅游区有很高的知名度。自2005年2月底以来,西柏坡平均每天接待8000多名游客,而西柏坡有40多名导游。以前连旅游高峰都不足。现在,要加班还是接待不够。很多单位都要提前一周预定才够,优秀导游和导游严重缺乏。
3。西柏坡周围缺乏绿色植被。西柏坡周边植被茂密,多为黄土环绕,环境较为恶劣。缺少绿色资源和环境的恶化会减少游客数量,降低西柏坡白色旅游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利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深化丰富和发掘白色旅游资源的内涵,打造白色品牌。为了增加西柏坡的吸收s白色旅游,可以在保守卖国教育和欣赏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她的白色旅游特色,逐步提高和进步纪念馆和陈列室的档次,改变单纯的陈列和橱窗文物陈列,使陈列方式更加科学、新鲜、古老和多样化。
比如可以多建一些反动长辈的雕塑群、故事会,多设置一些体验式的参与活动,比如红军生活的一天,打模仿战,穿游击服等。让古代人,尤其是青少年,能够认识到今天s幸运的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学会节俭浪费,吃苦耐劳,珍惜生命。这不仅丰富了白色旅游产品的内涵,也深化了其教育意义。
同时,充分挖掘西柏坡的白色旅游资源,应抓住中共党部旧址两个务必弘扬西柏坡精神,并通过将目标市场的不同需求与其周围不同类型的产品分离开来,充分利用资源,做一个区域性的宣传网络。
4。
3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提高旅游目的地白色纪念品水平。大多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都会购买旅游产品。因此,在西柏坡,白色旅游产品可以不要仅仅停留在纪念品的层面。要下大力气提高质量和数量,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品种,也要开发白色旅游产品,从不同角度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同时,注重特色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不断吸引游客。
4。4.大力开发外地白色旅游人力资源,提高所有讲解员和业务人员的素质。现在白色旅游区几乎遍布全国,合作日趋激烈。旅游业可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分析质量,不断提到西柏坡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5.通过提高农民分析和开发国外旅游资源收入。介绍了平山旅游资源丰富,要尽快形成以白色旅游为龙头的分析旅游区,带动其他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白色资源与自然资源、文明资源、绿色资源的分离。
吸收游客去其他景点游玩的同时接受白色教育。玩完后,他们还可以去温泉放松。因为平山县美国经济水平低,其优越的旅游资源可以带动其他地方农民的增收,政府部门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农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如引导农民在自己家里推出农家乐项目,设立农家乐餐桌,吃在农家乐,住在农家乐,娱乐在农家乐,突出当地的农村特色,打造一个田园外的天堂,让游客感受清新舒适,远离宁静,从而达到农民增收的手段收入。
4。6.注重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白色旅游资源是珍贵的历史遗产,许多反动遗址、巨型遗迹和自然生态环境可以一旦被破坏,就不能再生,从而减少吸收,最终导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下降。同时,随着白色旅游的升温,游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旅游糟粕成倍增长,给西柏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环境污染承受能力。外导要注意及时处理宝藏,以最低的排污成本获得最大最好的经济效益。
《2004~2010年全国白色旅游发展规划大纲》系列乡村旅游基础理论著作8.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何景明著。
全文共分12章,由6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乡村旅游研究的理论背景。在梳理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念的基础上
第四部分是乡村旅游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分析。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第六部分是结论和讨论。总结论文的主要结论,并讨论论文中未完成的研究思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注重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地区的乡村旅游作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可供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和旅游管理部门相关人士参考。
急求一篇云南旅游论文
内容摘要:发展红色旅游,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红色旅游 科学发展观
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目前,经过地方政府的多年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强势的宣传下,红色旅游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总结多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红色旅游应遵循的发展规律
红色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有效地发挥红色旅游的各种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发展。
坚持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是红色旅游的突出特质。红色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一要力避轻视历史,红色旅游本身就是历史旅游,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要力避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不要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四要力避不切实际地盲目贪大求全。
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性的政治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项旅游活动、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和开发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必须牢牢把握旅游经济脉搏,按照旅游经济的规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兴趣为导向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满足,直接影响着资源向效益的转化,这是检验和评价红色旅游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升产品化水平。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只有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同时,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吸引性。建好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的过程,也就是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要培育红色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就应当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从创新性、丰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构建,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延长客人居留时间,将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变成可看、可欣赏的产品,并与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等多个要素搭配起来,使客人在愉快的消费中获得享受。因此,应当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实现红色旅游产品从经营资源向经营文化升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不仅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也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勿庸置疑,旅游业的存在依托于对环境、资源、生态、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旅游业的存在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一致性。而以红色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对其开发、保护和利用成为旅游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五个效益。 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科学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色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色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为此,要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应当尽快启动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努力克服并消除开发、经营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在努力促进保护的同时,获得红色旅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有利于保护传承的。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实现五个效益。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红色旅游资源的早期开发建设,会发现如下不足: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对资源和环境的科学保护重视不够,同质性、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这些问题反映出在今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关注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寻求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五统一。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政府主导,措施得力,红色旅游就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
恶性竞争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目前,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渐成气候。推动红色旅游协调发展,不仅是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红色旅游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加强区域内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为满足旅游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强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加丰富性,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菜单式选择模式。另一方面,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相关资源,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实现集聚效应。所以,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把红色旅游、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和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蓝色(海洋)旅游、风俗(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打造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 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红色旅游应当着眼于形成红色旅游大开放战略格局,统筹兼顾区域旅游合作,按照主题明确、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差异开发、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加强营销和宣传上的联合、部门企业间以及旅游营销人员的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通过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应当说,红色旅游的亮点就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扶贫开发的难点。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扩大就业。开发红色旅游可以带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就业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态保护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越强。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进入性。
总结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经验,应当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要善用优势谋发展。优势就是特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在特色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以特色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二要精益求精谋发展。发展就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身的特色做到最好。这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发展好品牌。三要科学规划谋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不能简单地把红色景点堆积起来,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已有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照顾均衡,突出重点和主题。在时间上囊括了党的代表性历史,有利于在各地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各区域发掘自身潜力,突出自身特点,展示区域独特性,确定符合旅游规律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
建立发展红色旅游的协调机制。发展红色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富有成效的协调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机制,将红色旅游准确定位,全面调控红色旅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行业主管机制,实行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市场运作机制,整合资源,组建旅游集团,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业,形成多渠道投入红色旅游的发展格局。发展保障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谷玉芬.红色旅游成功因素分析.商业经济,2006.2
2.范思立.市场增势强劲“红色旅游”预热2005年旅游市场.中国经济时报,2005-2-21
3.谷玉芬.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关系解析.商业经济,2006.3
4.刘筱秋.把旅游业发展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产业.中国旅游报,2005-6-13
发展云南旅游之我见几年来我虽然一直在外地上大学,对家乡云南的想念和关注却不曾稍减,对于云南旅游业尤其关注。今夏,趁回昆度假之机,在省内跑了一趟,沉醉于美景的同时,却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次我走的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精品线路,我们团大多是省外游客,整个行程下来,他们在对云南美景纷纷赞叹的同时,对云南旅游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直言不讳。通过一路观察和与他们交流,归纳起来,我发现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第一、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地方过度开发,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最典型的是丽江古城,完全成了旅游商品一条街,商业味取代了古朴的文化气息,嘈杂喧哗淹没了雪山古城的宁静。而其它如滇西北等地开发却远远不够,很多景点过于粗糙,人为雕琢过多。第二、旅游景点单一,可玩性差,难以留住旅客。每到一个景点,旅行社往往把旅客放下车拍几张照,又拉上赶路,典型的“到此一游”,旅客只能“看”,不能“玩”。我一路粗略算下来,旅行的时间至少有一半是在汽车上颠簸,疲于奔命,行色匆匆,旅行快感大打折扣。第三、许多景点管理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香格里拉的碧塔海破坏严重,大理的古城铺上了柏油路,澄江等湖泊不同程度遭到了污染。第四、宣传不够。主要表现在对整个云南旅游宣传投入明显不足,而且宣传集中在丽江、香格里拉等热点景区,多数景区仍默默无闻,外地旅客对云南旅游只有一个不全面、模糊的印象。针对云南旅游业的各种问题,我认为对策主要有:一、加大投入,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二、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深度的、可持续的开发,实现对云南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三、用现代管理方式加强对云南的各个旅游品牌进行管理。四、利用云南旅游优势开发云南旅游资源。例如利用与东南亚各国毗邻的优势,合作开展跨国旅游等。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云南旅游知名度。假如能用宣传皇马莅昆的气势和投入,借助国内外各种媒体,宣传云南旅游,云南旅游必将以清晰、富有魅力的形象走向国内外。云南旅游资源极丰富,“三江并流”申报世界遗产刚刚成功,云南旅游的前景一片大好。若乘此机会把阻碍旅游发展的问题逐一解决,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云南旅游的综合实力、品牌价值,云南旅游必将更上一层楼。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旅游线路设计论文”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